kaiyun金山网讯 6月23日,丹徒区宜城街道槐荫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“归人”美国爱达荷大学斯蒂芬教授。13年前,斯蒂芬教授和他的团队携手江苏大学艺术学院,为槐荫村描绘发展蓝图;13年后,他重返这片土地,目睹了这座古村落从传统走向现代、从沉寂走向繁荣的华丽转身,不禁发出“变化太大,令人欣慰”的由衷赞叹。
槐荫村,这座因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而声名远扬的古村落,2007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再次踏上这片充满神话色彩的土地,斯蒂芬非常关心村里的经济发展状况。当得知槐荫村现有各类企业、经营主体80余家,3家专业合作社、1家省级家庭农场和3个文化旅游产业经济活力足、潜力大时,他频频点头。
槐荫村通过盘活村集体存量土地资源打造的望仙谷露营基地,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帮助村民致富增收,提升了产业能级kaiyun,间接带动槐荫大米等农产品销售、餐饮业增收10余万元,进一步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。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跃升至137万元。
在计成文化项目施工现场,斯蒂芬得知这里就是13年前参观过的槐荫小学,连声感叹:“变化太大啦!”他仔细了解项目的规划和进展,听说今年即可运营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,非常高兴。该项目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,不仅提供综合性的文化交流平台,每年还能为槐荫村引流上万人次,带动村里农副产品销售、餐饮和民宿发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村总投资5000万元的蝴蝶兰培育基地已经动工,预计年销售额3000万元,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kaiyun。此外,槐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也将启动。
文化是槐荫村的灵魂所在kaiyun。斯蒂芬教授带领团队先后参观了望仙谷、艺术街巷、婚俗馆、上天台、宜城研学社kaiyun、槐荫庙等景点,所到之处,他都被眼前的变化深深震撼。
“关注基层文化,挖掘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,这大大提升了村落的独特性。”站在刚刚落成的婚俗馆内kaiyun,斯蒂芬教授一边观看着历代结婚证和婚纱照的变迁,一边述说着自己对基层文化发展的感悟。
近年来,槐荫村通过采取传说文化的挖掘与普查、修缮村中遗存景点、宣讲“董永传说”、举办“七夕”系列活动、拍摄电视文献纪录片、建设爱情文化基地等举措,将丰厚的省级非遗资源淬炼为独特的爱情主题IP,促进了传统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。如今,每年“七夕”,都会吸引大量的“天下有情人”前来“打卡”。“情缘七夕爱满槐荫”活动已成为镇江地区知名文化活动品牌。2024年通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,一条精心设计的爱情主题观光路线串联起历史与现代,槐荫村已成为镇江地区休闲打卡胜地与爱情文化地标。
“槐荫村的13年,不仅是一个村庄的蝶变,更是中国乡村振兴宏大叙事中,一个闪耀着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的生动篇章。”斯蒂芬认为,此次考察活动是一次国际视野下的深度参与和思想碰撞。
据了解,为了这次“故地重游”的考察,他组建了一支汇聚“精兵强将”的团队,成员包括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终身副教授郭琛、美国普渡大学副研究员丁路、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刘天琦、美国爱达荷大学博士于翔、亚洲文化景观学会会长千炫珍等人。一直以来,斯蒂芬团队致力于沉浸式参与生产生活及民俗活动,参与式挖掘与设计乡村文化艺术,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,建设古村落。
从规划图纸到生动现实,文化价值正一步步转化为经济价值,为槐荫村的蝶变写下注脚。双方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,促进槐荫村在学术研讨、文化交流等层面的双向互动,讲好镇江故事,为构建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贡献力量。(通讯员刘韵徐伟记者崔宁华)